昨天朋友在药店买了一盒左氧氟沙星,据说可以起到抗炎杀菌等作用,和平时我们购买的阿莫西林功能差不多,那么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下面360健康网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
左氧氟沙星是消炎药,此药是喹诺酮类抗炎药物。
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性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杀灭细菌、消炎作用。此药治疗范围比较广泛,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泌尿感染、急慢性前列腺炎、淋球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盆腔炎以及细菌性的肠炎等疾病。患者在服用后能够阻止细菌DNA合成,起到灭菌的作用,可有效缓解咽喉肿痛、困乏、局部疼痛、尿频、尿急、寒战等症状。
另外,患者服药期间需注意,对左氧氟沙星过敏患者、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孕妇、哺乳期患者尽量不要服用此药。其他患者服用左氧氟沙星时需在医生的叮嘱下规范用药。建议患者饭后服药,防止药物对肠胃黏膜造成刺激了。
通常情况下阿莫西林是能和左氧氟沙星一起吃的,但是一般没必要在一起吃因为,两者都是抗生素都能够覆盖常见的致病菌口服制剂一般都是用于轻症感染或者重症感染以后的治疗,阿莫西林抗菌谱不如左氧氟沙星。如果患者是18岁以上的成年人,只要吃一种就行了,除非患者是支原体感染,可以选择使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
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的抗生素分类、分子结构、药理作用机制、抗菌谱和副作用等均不同。具体如下:
左氧氟沙星属于第3代喹诺酮类抗生素,是广谱抗菌药,一般用于泌尿系统、消化道和呼吸系统的感染,会影响骨骼和软骨的发育。药物作用机制:阻断DNA的有效复制与合成过程,介导细菌凋亡,发挥杀菌的作用。对革兰阴性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病原体效果好。
阿莫西林属于β-内酰胺类青霉素,半合成的抗生素,使用前需要皮试,含β-内酰胺环。对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效果不错。可覆盖链球菌、葡萄球菌、淋球菌、钩端螺旋体等。其作用机制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消灭增殖活跃的细菌。
经常有人将消炎药和抗生素混淆,直接导致买药时买错了也不知道。其实,要分辨这两种药物的办法很简单,从名字上就能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
消炎药种类不多,主要有2类:一类就是常说的激素,这类消炎药的名字中都有个“松”字,比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