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风险大、难度高,曾有人把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比喻为“在刀尖上跳舞”。河北以岭医院副院长兼心血管科主任杨胜利教授就是这样一位优秀“舞者”,他不但“舞得好”,还善于把其中的“技巧和心得”记录下来并汇集成册,分享出来。
2024年1月,国内外首部介绍冠状动脉口部病变诊疗技术的专著《冠状动脉口部病变介入诊疗手册──Szabo技术》正式出版。作为第一作者的杨胜利教授在书中详细地记录了冠状动脉口部病变的诊断、治疗以及应对方案。该书一经上市就引起业内强烈反响,专家评价为“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累计完成冠脉介入手术1.5万余例,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以及参编专著10余部,作为国内首批冠脉介入专家的杨胜利教授曾荣获全国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及成果奖10余项、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2次。
在新书发行之际,面对纵览新闻的采访,年近60的杨胜利教授表示并不在意这些外在“光环和记录”,充满力量和激情的他更在意的是,在退休之前全力带好以岭医院心血管团队,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1、“就是为了规范这项技术,让更多的人熟悉技术细节”
“如果把介入诊疗比喻为一门艺术,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诊疗就是艺术中的艺术,而分叉病变中的口部病变更是一个难点,若定位不准确,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杨胜利教授
据了解,这本新书出版之前,国内外还没有一本有关冠状动脉口部病变Szabo技术领域介入诊疗的专业书籍,很多临床医生都是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和感觉进行治疗,由于缺乏技术行规和执行标准,因此不能避免出现并发症以及各种意外事件。
“在冠状动脉分叉口放置支架难点太多,首先就是放置位置无法做到精准。”杨胜利说,如果支架超出分叉口,就可能造成侧枝血管堵塞;如果远离分叉口,就不能让支架完全覆盖住病变位置,失去了放置支架的意义。
再加上患者的心脏一直在跳动,“要想让支架和病变部位完美贴合,对于医生来说真的太难了。”杨胜利说。
直到Szabo技术的出现,这种局面才得以缓解。
简单地说,Szabo技术就是用两个导丝分别插入分叉血管里,其中一个导丝穿过支架尾部的网孔,这样支架被推到血管分叉口处就会被卡住,这时支架正好到达口部的位置,这就解决了支架位置准确度的难题。
Szabo技术最初是用于肾动脉的治疗,随后被心内科医生用于冠脉口部病变的支架置入上。作为国内最早接触Szabo技术的杨胜利,于2009年在国外开始使用并回国常规运用这项技术。
从2009年到2024年,从解放军总医院(301)三中心、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到河北以岭医院,十余年来杨胜利教授运用Szabo技术已经为数百名冠状动脉口部病变患者解除了病患。
这期间,在为自己积累丰富经验的同时,杨胜利教授的名声也开始传播出去。很多曾经的同事、下级医院的医生纷纷向他咨询Szabo技术的各种细节问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杨胜利教授萌生了编辑一本专业书籍的念头,一来把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和收获记录下来,二来也可以给那些向他咨询的同仁。于是在心血管介入团队的帮助下,和河北以岭医院院长贾振华教授一起撰写了这本书。
“这本书基本涵盖了冠脉口部病变相关知识、Szabo技术实施要点,以及并发症应对方法、诊疗技术等细节知识。记录的案例几乎囊括大部分手术的技巧和难点,初学者可以看着这本书就能进行操作。”杨胜利教授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书中编者精心筛选的28个病例中有21个病例来自河北以岭医院。“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充分说明河北患者对我们的信任。”
2、“因为这份信任,4年前的患者从北京追到石家庄”
“患者的信任,也是一种压力,让我们不得不去认真对待,不管他们的病情复杂还是简单,我们都要用耐心和细心给他们提高最好的医疗服务。”——杨胜利教授
据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进入国内,最初仅限于球囊扩张和裸支架植入等技术。在2001年,从药物支架的普通开展到可降解支架、药物球囊等的出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在国内迎来快速持续增长局面。
1993年刚刚研究生毕业的杨胜利正好赶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进入国内的第一班车。从那时他就开始进入介入治疗工作,其间还于2009年被公派到新加坡做访问学者专攻该项技术。
如今,他已累计完成冠脉介入手术1.5万余例。大量的手术例数不但使他增长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也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名气,不少患者从四面八方纷纷慕名而来。
家住北京的张女士,4年前在杨胜利教授原来单位找他看过病。当时张女士冠状动脉中的前降支存在较严重的弥漫性狭窄、钙化病变,最严重的地方狭窄程度达75%。
由于张女士坚持保守治疗,4年来一直靠吃药来缓解症状,直到一个月前症状加重,张女士才想进行介入治疗。经过多方打听,她才知道杨胜利已经入职河北以岭医院。“杨教授在哪儿,我就去哪儿治!”于是张女士在爱人陪伴下驾车从北京来到了石家庄。
由于准备充分,河北以岭医院心血管介入团队在杨胜利教授的指导下,为张女士成功植入两枚支架。术后张女士恢复良好,出院随访至今未再有胸痛发生。
在河北以岭医院心血管科的病房里,除了像张女士这样主动求医的患者,还有一批“被动”前来的患者。”他们多是因为病情复杂,手术难度高,风险大而被一些医生婉拒,但来到我们这里,就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不可能推却,只能迎难而上。“杨胜利教授说。
曾经有一名山西籍患者,因前降支和回旋支都已完全闭塞,接连在北京被两家医院拒绝接诊,后来经过多方打听才来到河北以岭医院。
“为了保证手术不出意外,我们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做好各种应急预案。术中加倍小心,面对完全闭塞的血管,全凭经验和预判往下操作。当时我们是通过旋磨技术,采用正向穿插和逆向穿插才打通两根闭塞的血管。”杨胜利教授回忆说,整个手术用时比平时多出两倍时间,穿着铅衣的操作医生个个被累得满头大汗。
“患者的信任,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压力,同时也是一种动力,这要求我们得做一个好医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术,提高服务质量,才能对得起患者的信任。”杨胜利教授说。
3、当好介入医生更需要的是一种悟性
“当好一名介入医生很难,不仅要求心灵手巧,还要求吃得苦,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悟性。”——杨胜利教授
“做一名好医生难,做一名好的介入医生更难。”杨胜利坦言,作为常年来“行走”在心尖上的导丝“舞者”,更能领悟其中的艰辛。
他经常用“开车技术”来做比喻,做介入手术一样需要了解自身情况,了解周边情况,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任何一个小的失误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局面。
“介入医生一定要有悟性。”这是杨胜利教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是因为导丝在细窄的血管中游走,导丝的走向走势全凭医生的双手对力度和节奏的把控,这就要靠自己去领悟这些技巧。
对于年轻医生,杨胜利教授建议一定要脚踏实地去工作,一点一滴积累临床经验、锻炼临床思维,还要多参加学术交流、多阅读文献,要关注研究热点,多动脑子思考。“只有一定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飞跃,也才能提高自己的悟性。”
越是接近退休年龄,越是担忧时间不够用。杨胜利教授总是说,自己还有一身的“力气”和“武艺”,“一定要在退休之前把我的所学所知传授出去。”正是这种急迫感,让他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实地教学,比如在查房、准备会上,以及手术时,他总是向他的团队进行手把手式的传道授业。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正是依靠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以及多位专家的传帮带下,以岭医院心血管病介入团队开始声名鹊起,患者也开始纷至沓来。
4、科室持续增添“硬核”新技术
“医学是一种科学,必须每天都要坚持学习,这样才能不被时代落下。”——杨胜利教授。
在工作时间,医生需要救死扶伤;在工作之外,医生需要不断“充电”,勤于学习。“医生就是一个典型的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杨胜利教授说,直到现在他还每天拿出一定时间到国内外专业网站进行“冲浪”,学习各种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
河北以岭医院咨询预约电话:0311-83836460
杨胜利教授经常说,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医生需要不停地学习;要想打造一个好的科室,就需要不停引进新技术。
前段时间,在杨胜利带领和指导下,心血管病科介入团队运用血管内冲击波技术,为一位重度冠脉钙化病变患者成功解决血管钙化病变导致的介入难题,顺利植入支架改善供血。
据介绍,这名患者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等主要冠脉血管均发生了钙化、狭窄,狭窄程度在90%以上,最令医生“头疼”的是,他的前降支血管近中段还有一段超过20毫米的360°环形钙化病变。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常规手段是无法放置支架。
权衡治疗效果、手术安全性等多种因素,杨胜利与心血管病科三病区熊斌主任介入团队最终决定采取血管内冲击波技术来解除钙化病变阻碍。简单来说,血管内冲击波技术就是采用超声波作用于血管内的钙化病灶,“震松”钙化环,使其断裂,钙化破碎,从而为后续要植入的支架“腾”出空间,以便让支架顺利进入血管。
经过2个小时的努力,介入团队成功地利用血管内冲击波技术“攻克”这个环形钙化难关,并在前降支血管顺利植入3枚支架,术后患者胸痛症状未再有发作,各项指标恢复良好,且无并发症发生。
作为这项新技术的见证者,杨胜利表示,血管内冲击波技术“试水成功”,标志着心血管病科在应对复杂病变又增添了“硬核”新技术。
其实,这并不是唯一的新技术,仅在2023年,心血管病科就新开展西医技术9项,完成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房扑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可吸收冠脉支架介入术
双支冠状动脉—左心房瘘介入封堵术、抗磁共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室间隔酒精化学消融术、冠脉旋磨术、逆向导丝技术开通复杂冠脉慢性闭塞病变、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目前科室可以全面开展各种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如冠脉介入、电生理起搏器介入、结构性心脏病等各种微创介入治疗手术。
河北以岭医院咨询预约电话:0311-83836460
5、中西医高效结合使得科室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大血管病变靠支架,小血管病变我们就靠通络中药。”——杨胜利教授
杨胜利教授是于2022年入职河北以岭医院,当时的心血管病科作为国家区域中医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在中西医结合领域已经确立自己的地位。
据介绍,该科室是由国内著名中医心血管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创建,是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具有中西医结合诊疗特色的医院支柱科室。
科室在学术带头人吴以岭院士的带领下,贾振华教授及其中医团队,系统研究了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的发病机制,开辟治疗新途径,从全新视角制定治法与有效组方,依托研制的通络特色药物,建立了针对心血管疾病的系统通络治疗方案,形成了以中医脉络学说指导心血管重大疾病治疗的科室优势特色,制剂转化取得3个国家专利新药,且多项中医治疗心血管病的成功研究在国内外医学界引起重大影响。
对于这些效果显著、口碑良好的通络药物,得到了介入治疗为主业的杨胜利教授极力推崇,“大血管的问题我们就用支架、球囊来解决,小血管病变我们就用通络药物来处理,这样一举解决了以往对小血管病变无能为力的业界难题。”
6、布局未来:培养人才梯队,建立更多的亚专业团队
“科室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梯队的培养以及亚专业团队的建立。”——杨胜利教授
虽然入职河北以岭医院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但对于科室的未来方向,杨胜利教授心中早有布局。
目前,河北以岭医院心血管病科共有3个普通病区、1个CCU病区、1个导管室、4个门诊及心功能组,有效中西医结合领域。在3个病区中,第一个病区以心积心水(心力衰竭)为主,第二病区以胸痹心痛(冠心病)为主攻方向,第三病区以心悸(心律失常)为重点,同时兼顾高血压、高脂血症、风心病、肺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常见心血管疾病以及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压急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急危重症的诊疗。
杨胜利教授指出,当下出来要全力建设这三个亚专业团队,培养更多的不同年龄的人才,形成人才梯队,今后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再细分出更多的亚专业,建立更多的亚专业团队,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人才力量,形成全专业权威的品牌形象。
“现阶段,我们是‘请进来’,请一些专家来医院传授技术和经验,下一步我们将‘走出去’,派出一些医生去进修学习。只有拥有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吸引更多的患者,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面对未来,杨胜利教授信心满满。
河北以岭医院咨询预约电话:0311-83836460